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总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体育(一)/体育(二)/体育(三)/体育(四)
英文课名: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I)(II)(Ⅲ)(Ⅳ)
课程代码:2SP11001/2SP11002/2SP11003/2SP11004
课程性质:通识教育必修课
学 时:144(36+36+36+36)
学 分:4(1+1+1+1)适用专业:全日制本科各专业
二、课程简介
通过体育基础理论的传授和体育选项课的教学过程以及科学的体育锻炼,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活动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意识,奠定其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基础,努力使学生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优秀人才。
开设的体育选项课有:篮球、排球、软式排球、气排球、足球、五人制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橄榄球、棒垒球、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武术、太极拳、散打、跆拳道、木兰拳、舞龙舞狮、健美、飞盘、体育保健。
三、体育课程的性质、目的
(一)体育课程的性质
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体育课程的目的
体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育质量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体育教育与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的一致性,加速了工业化、都市化、信息化、知识化的进程,在此,要求人们以新的生命观、健康观、运动观、审美观、社团观和余暇观及其演化的体育教育思想来顺应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苏州科技大学体育课程的定位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思想,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和身心健康水平,激发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四、体育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的基本内涵
课程目标 |
课程目标内涵 |
课程目标1 运动参与 |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
课程目标2 运动技能 |
熟练掌握一至两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
课程目标3 身体健康 |
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
课程目标4 心理健康 |
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
课程目标5 社会适应 |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
2.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序号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学时 |
教学 方式 |
1 |
理论: 1.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3.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合理进行体育锻炼; 4.卫生保健知识; 5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 6.专项运动概况及竞赛组织和规则裁判法; 7.理论考试 |
1.全面地掌握体育理论与方法的基本知识; 2.明确体育教学目的、任务和体育教学基本原则 3.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 4.初步掌握发展身体素质和制订锻炼计划的方法,并结合教育实践活动; 5.培养组织体育活动能力,加强现代科学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终生体育意义,树立人生观,陶冶美的情操,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
8 |
讲课 |
2 |
素质:速度、力量、耐力、 柔韧、灵敏、协调、专项素质 |
增强体能,掌握各项基本素质的锻炼原则和方法,做到科学的锻炼,各项素质均衡发展。 |
16 |
实践 |
3 |
专项技术: 1.篮球、排球、气排球、足球、五人制足球、橄榄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棒垒球:技战术教学; 2.武术、太极拳、舞龙、木兰拳、跆拳道、健美操、瑜伽、艺术体操、体育舞蹈:基本功和和套路; 3健美、健身:力量练习方法; 4.散打:实战; 5.保健:康复和保健理论和方法。 |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3.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4.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5.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6.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7.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8.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9.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
40 |
实践 |
(二)思政育人
1.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思政 目标 |
目标1 |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
1 |
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及民族自豪感 |
2 |
培养勇于担当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
3 |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目标2 |
培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意识 |
4 |
遵守体育竞赛规范,建立体育法制观念 |
5 |
培养习惯意识和纪律意识 |
6 |
培养契约精神和诚信精神 |
7 |
遵守体育道德和体育公德 |
目标3 |
培养团结合作、集体主义的意识 |
8 |
培养团结合作的协作精神 |
9 |
培养互帮互助、相互协作意识 |
10 |
培养集体主义荣誉感和归属感 |
11 |
培养服从指挥、行动快速、令行禁止的团队精神风貌 |
目标4 |
培养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 |
12 |
培养努力奋进,永不言弃的时代精神 |
13 |
培养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
14 |
培养勇于挑战,敢于拼搏的竞争意识 |
目标5 |
培养积极活跃、健康向上的价值信念 |
15 |
培养健康意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
16 |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17 |
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高雅的审美观 |
目标6 |
培养德行并举、知行合一的品行 |
18 |
培养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礼仪和文明举止 |
19 |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自强自律的优良美德 |
20 |
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 |
五、体育课程设置、结构与教学时数及学分
(一)课程设置与结构
1.选项体育课
本课程设有大球类(篮球、排球、气排球、足球、五人制足球、橄榄球);小球类(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棒垒球);传统项目类(武术、散打、太极拳、舞龙、木兰拳);体操类(健美操、瑜伽、艺术体操、体育舞蹈);其他(健美、跆拳道、身体素质练习、定向越野、普通基础体育课);保健等二十门以上体育课程。
2.保健康复体育课程:本课程为身体残疾和患有慢性疾病,不能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而开设的体育课。主要选用对身体健康保健、康复效果较好的传统体育项目内容,并辅修传授保健康复理论知识等。
3.运动训练课:
本课程为在某一运动技术方面有特长学生开设的。主要通过系统的专项运动训练,提高专项竞技运动水平,组队参加市级以上体育竞赛,为学校争得荣誉开设的课程。因此,开设项目是根据学校运动队设置而定。
表1 体育课程设置与结构
内容 |
开设年级 |
1.选项体育课 |
一、二年级 |
2.保健体育课 |
一、二年级 |
3.运动训练课 |
一、二、三、四、五年级 |
(二)教学时数安排及学分分配
1.一年级:72学时,2个学分,为通识教育必修课,每学期1个学分,16周,72学时。
2.二年级:72学时,2个学分,为通识教育必修课,每学期1个学分,16周,72学时。
3.运动训练课:参照《苏州科技大学运动队管理条例》执行。
4.保健体育课:学时与学分同一、二年级学生。
表2 体育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单位:学时)
内容 学时 年级 学期
|
一年级 |
二年级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理 论 |
4 |
4 |
4 |
4 |
选项课、保健课 |
28 |
28 |
28 |
28 |
身体素质测试 |
4 |
4 |
4 |
4 |
全年合计 |
72 |
72 |
六、体育课程教材、内容选编的原则
(一)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紧扣课程的主要目标,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
(二)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地域、气候、场馆设施等不同情况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同时注意课程内容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效性,并注意与中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衔接。
(三)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教学内容应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要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既要考虑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等。
(四)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五)充分反映和体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七、体育课成绩考核结构、项目、成绩评定及评分标准
表3 体育课考核结构、项目及成绩评定
学期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态度 |
课堂态度 |
5% |
课堂态度 |
5% |
实践 部分 |
选项内容 |
2项选项 |
40% |
2项选项 |
40% |
身体素质 |
1000米跑 (男)、800米跑(女) |
20% |
2400米跑 (男)、2000米跑(女) |
20% |
一分钟跳绳 |
20% |
立定跳远 |
20% |
50米跑 |
15% |
理论考试 |
15% |
注:以表中规定的内容比例评定学期成绩,再加课堂考勤分,最后得出学期总评成绩。
表4 体育课成绩考核评分标准(男生)
项目 得分 |
1000米跑 (分:秒) |
1分钟跳绳 (个) |
2400米跑 (分:秒) |
立定跳远 (厘米) |
50米跑 (秒) |
100 |
3:22 |
198 |
10:00 |
266 |
6.0 |
95 |
3:30 |
180 |
10:16 |
260 |
6.3 |
90 |
3:39 |
160 |
10:40 |
255 |
6.5 |
85 |
3:45 |
150 |
10:56 |
245 |
6.8 |
80 |
3:50 |
140 |
11:20 |
240 |
7.1 |
75 |
3:55 |
120 |
11:52 |
230 |
7.5 |
70 |
4:00 |
100 |
12:17 |
225 |
7.7 |
65 |
4:10 |
90 |
12:52 |
220 |
7.9 |
60 |
4:20 |
80 |
13:42 |
215 |
8.0 |
50 |
4:30 |
70 |
13:52 |
205 |
8.4 |
40 |
4:40 |
65 |
14:12 |
200 |
8.8 |
30 |
4:50 |
60 |
14:32 |
190 |
9.1 |
20 |
4:55 |
50 |
14:52 |
180 |
9.3 |
10 |
5:00 |
40 |
15:12 |
170 |
9.5 |
表5 体育课成绩考核评分标准(女生)
项目 得分 |
800米跑 (分:秒) |
1分钟跳绳 (个) |
2000米跑 (分:秒) |
立定跳远 (厘米) |
50米跑 (秒) |
100 |
3:20 |
190 |
10:10 |
210 |
7.2 |
95 |
3:30 |
170 |
10:26 |
205 |
7.5 |
90 |
3:37 |
145 |
10:50 |
195 |
7.8 |
85 |
3:43 |
135 |
11:06 |
190 |
8.0 |
80 |
3:50 |
125 |
11:30 |
182 |
8.3 |
75 |
3:55 |
110 |
12:02 |
175 |
8.5 |
70 |
4:00 |
100 |
12:27 |
170 |
8.7 |
65 |
4:10 |
90 |
13:02 |
165 |
8.8 |
60 |
4:20 |
80 |
13:47 |
160 |
9.0 |
50 |
4:30 |
70 |
13:57 |
150 |
9.2 |
40 |
4:40 |
65 |
14:17 |
142 |
9.5 |
30 |
4:50 |
60 |
14:37 |
135 |
9.8 |
20 |
4:55 |
50 |
14:57 |
130 |
10.0 |
10 |
5:00 |
40 |
15:17 |
125 |
10.5 |
八、体育课程教学管理办法
(一)本科一、二年级开设通识教育必修课模块的体育课程,每学期一个学分,共4个学分。
(二)从一年级开始实行选项体育课教学。每学期成绩按照身体素质和选项内容的考核得分、学习态度得分、考勤得分和课外俱乐部得分进行综合评定,以百分制记入最终成绩。
(三)体育课不及格,给予补考一次。学生应在下一学期开学第一周到所在院系办理补考手续,体育部统一安排补考。补考一般在开学两周内完成。补考不及格,必须重修。
重修安排在三、四年级跟班进行。学生需在三、四年级学期开学两周内,持所在院系提供的重修证到体育部综合办理重修手续。重修及格,即取得相应的学分。如学生在毕业时没有获得规定的体育课学分,则作结业处理。
(四)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自愿申请参加体育保健课学习。肢体残疾并能提供相关部门出具的残疾证明者;高考体检明确记载有先天性或器质性心脏病史且新生体检复查情况与之相符者;意外创伤、大中手术、急慢性重病未愈,在恢复期内,并能提供三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的长期不宜进行剧烈运动的诊断证明者。
因体型、体质、技能等原因,不能达到某些运动标准的情况,不能作为申请参加体育保健课的理由。因突发疾病不能参加正常体育活动的学生,应参加体育课程重修,学期中途不能转入体育保健课学习。
学生的体育成绩按国家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及体育保健课程教学大纲的具体规定进行综合评定,总评成绩最高为“70分”,但需特别注明“保健”字样。
体育保健课程申请有效期为一学年,因急性伤病进入保健班申请有效期为一学期,后续仍需要在保健班学习的,须重新提交由三级甲等以上级别医院开具的近期诊断证明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
因身体长期患病(慢性伤病)的学生,经医生、任课教师同意恢复体育活动后,方可转出保健班。
(五)因病、因事临时不能上课者,应按照学校有关请假的规定,履行请假手续,否则,按旷课论。学生不按时上课,超过点名时间为迟到。迟到或早退15分钟以上者按旷课论。凡迟到、早退一次,扣体育课总分1分;旷课一次扣总分5分。一学期旷课两次或不论什么原因缺课1/3以上学时者,不予评定体育课成绩,必须重修;考试作弊者不得补考,必须重修。
(六)对一学期体育课全勤者,在计核总评成绩时加5分。
(七)如因伤、病不能正常参加体育考核者,应在课程结束前办理缓考手续,缓考与补考同时进行。
(八)一、二年级学生应按规定参加早操和课外体育锻炼,每学期第二周至第十六周出早操和课外体育锻炼,每学期累计出勤45次(早操15次、课外活动30次),早操、课外体育锻炼均出满勤体育课总评成绩加5分;早操或课外体育锻炼每缺勤1次,体育课总评成绩扣除0.5分。
(九) 体育课考核成绩与奖励成绩之和超过100分时,记为100分。
九、体育理论教学内容纲要
(一)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一年级理论1)
1.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2.体育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3.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
4.影响健康的因素——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一、二年级理论1)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
2.苏州科技大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细则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意义
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内容
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表及成绩计算方法
(三)卫生保健知识(一年级理论2)
1.日常生活常识
2.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3.体育锻炼的自我监督
4.运动中的急救知识
(四)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合理进行体育锻炼(二年级理论1)
1.体育锻炼常识
2.体育锻炼的原则、内容与方法
3.制订体育锻炼计划
(五)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二年级理论2)
1.健康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
3.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4.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预防
(六)各专项课体育理论(一二年级理论3)
1.项目简介、锻炼价值及意义
2.基本技、战术理论、项目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七)补充教材
1.运动医疗保健知识及康复体育疗法
2.体育名人、名言及体育趣事趣闻
3.走入社会后自学、自娱、自练及辅导他人的方法
4.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如何遵纪守法、维护自身运动权益
十一、课程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讲解法: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②问答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完成体育教学的方法。
③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体育知识或辅助运动技能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①示范法:是教师(或指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示范,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它在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表象、顺序、技术要点和领会动作特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球类运动的持球动作多用正面示范;术的套路教学就常采用背面示范;跑步中摆臂动作和腿的后蹬动作;做徒手操,开始时学生完成动作是左脚左移半步成开立,教师的示范动作与学生的动作相对应,则是右脚右移半步成开立。
②演示法: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与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的结合教学效果更好。
③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技能提高是伴随着动作错误的不断出现与不断纠正而进行的。
3.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①完整练习法:完整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学和练习的方法。它适用于“会”和“不会”之间没有质的区别或运动技术难度不高而没有必要进行或根本不可分解的运动项目。
②分解练习法:是指将完整的动作分成几部分,逐段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它适用于“会”和“不会”之间有质的区别或运动技术难度较高而又可分解的运动项目。
③领会教学法:是体育教学方法指导思想的一项重大改革,它从强调动作技术转向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兴趣。领会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六个部分,领会教学法是以“项目介绍”和“比赛概述”作为球类运动的开始,让学生了解该项目特点和比赛规则,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该运动项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④循环练习法:是根据教学和锻炼的需要选定若干练习手段,设置若干个相应的练习站(点),学生按规定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逐站依次练习并循环的方法,循环练习的方式有多种,主要是流水式和分组轮换式两种,健美运动多会采用分组循环练习法。
4.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的方法:
①运动游戏法:游戏法通常有一定的情节和竞争成分,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但正是游戏中的情节和竞争、合作等要素可以帮助体育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和判断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心理锻炼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法被广泛地采用。
②运动竞赛法:通过组织学生比赛进行技能学习和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5.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①发现法:在学生面对体育的概念和原理学习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验证性活动、思考、讨论和听讲等途径去独立地探究学习,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②小群体教学法: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间交流的社会性作用和学生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并达到对学生社会性培养的一种教学方法。
十二、执行大纲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一)全体教师应认真学习与领会《大纲》的精神实质,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并按照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教学。
(二)在保证完成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技术技能、场地、气候等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和进度做必要的调整。但调整的幅度控制在规定学时的30%以内。
(三)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及场地设施情况安排一定比例的身体素质练习。身体素质练习占总学时比例不少于30%。
(四)教师应注意了解本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努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